精彩课堂 学生主宰
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变得生动、精彩?带着这个问题,郑州九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学校科研兴校的大旗下,不断地进行着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探索和研究:各种课型模式的探究,课内课外延伸写作的尝试,结合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课内文本的探究等等。各个备课组、每一位老师积极性都很高,都为“新课堂”的呈现做着积极的努力。新学期伊始,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通过集体教研,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实验:让学生走上讲台,主宰课堂。
“小老师”高一八班学生樊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对《锦瑟》的认识
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并对课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
高中语文必修3第8课《李商隐诗两首》中的《锦瑟》一诗,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“斯芬克斯之谜”,该诗意境朦胧,情感表达含蓄,作者究竟为了什么而流露出哀伤怅惘的情绪历来为人争论,如果按传统的“讲”法,教师势必要给学生讲解文学界争论的种种情形,列出相关文献,使学生明确该诗意象的多解性,从而引出李商隐诗歌的特点。但这一次,老师采用的方法是:课前自查资料,搜集各家说法并选择你较赞同的一种写一则300字左右的《锦瑟》鉴赏文字;课堂上同学们毛遂自荐,登台讲解自己的观点,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观点;最后教师归纳总结,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诗美。这可谓集“查”、“写”、“说”、“论”于一体的新“学”法。
在这一次尝试中,备课组八位老师的课堂都非常活跃,亮点频出。有同学自制了课件,资料准备非常充分,很有说服力;有同学条理清晰,讲解中举手投足十分自信有风度;有同学幽默风趣,用语言使一个个文字变成了画面,通俗起来、鲜活起来;有同学结合深情朗诵传达凄美怅然的意境……台下的同学也自是听得津津有味,讨论时热情高涨。可以说,对于一篇自读课文,这一课时发挥了它的作用:同学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魅力,也从中窥见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。
结合建设“道德课堂“的要求,九中老师认为这样的尝试非常有益:知识在快乐的学习中传递,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。
(图/文: 刘静/刘静)
用户登录